中外科學家聯手揭示羊肚菌的“生存方式”演化秘密
長期以來,美味的羊肚菌一直被認為是靠分解有機物為生的腐生真菌。但關于它是否也能像其他一些真菌一樣,和植物建立“互助互利”的共生關系,一直存在爭議。近日,由中國科學院西北生態環境資源研究院領銜的國際科研團隊,通過對羊肚菌家族基因組深入分析,解開了這個謎團,并揭示了它們“生存方式”的演化秘密!
來自中國、美國、日本等多個國家的科學家們收集了來自全球各地的羊肚菌家族成員的高質量基因組數據,其中包括羊肚菌,以及價格昂貴的松露。研究顯示,羊肚菌的基因組中保留了大量的分解植物的“酶工具”,這意味著它們完全有能力分解枯枝落葉,獲取營養。而羊肚菌家族中的另一位明星成員——松露,則表現出截然不同的行為模式。松露的基因組中富含“跳躍基因”,而分解植物的“酶工具”卻大大減少,這與那些依賴于植物宿主、形成外生菌根共生的真菌的特征非常相似。也就是說,羊肚菌還在努力分解有機物,而松露卻選擇了和植物建立共生關系,直接從植物那里獲取營養。
研究還發現,羊肚菌家族的繁殖方式也各不相同。大多數羊肚菌采用“異宗結合”的方式進行繁殖,但也有少數物種采用“同宗結合”。這表明,羊肚菌家族內部也存在著多樣化的進化路徑。
這項研究填補了人們對羊肚菌腐生能力以及與植物潛在共生關系長期存在的認知空白,為理解土壤真菌營養模式的復雜演化提供了重要的基因組證據。研究成果發表在頂級學術期刊《當代生物學》上。
(來源:中國科學院西北生態環境資源研究院)